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存在产权纠纷、合同欺诈、房屋瑕疵等重大法律风险,购房者需重点核查产权信息、规范交易流程、签订书面补充协议,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介入。
·陷阱一:产权风险未查清
典型表现:查封房、抵押房、产权共有人未签字、学区房学位被占用
案例:张某购买王某名下学区房,签约后才发现该房产因王某公司债务纠纷已被法院查封。张某支付的50万元定金因房屋无法过户而难以追回。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
第二百零九条规定:"不动产物权的设立、变更、转让和消灭,经依法登记,发生效力;未经登记,不发生效力";
第二百一十四条明确"不动产物权的设立、变更、转让和消灭,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,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"。
避坑指南:
1.要求业主提供房产证或不动产登记簿原件
2.通过政务服务中心核查查封/抵押状态
3.所有共有人当面签署《同意出售声明》并公证
·陷阱二:房屋瑕疵被隐瞒
典型表现:漏水/返潮未告知、凶宅信息隐匿、违章搭建未披露
案例:李某购买周某顶楼房屋,看房时未遇雨天。入住后遭遇暴雨,发现屋顶存在严重渗漏,维修花费3.2万元。法院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五百七十七条,判决周某赔偿维修费用。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
第五百七十七条:"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,应当承担继续履行、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";
第五百八十二条:"履行不符合约定的,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"。
避坑指南:
1.雨天实地查看房屋渗漏情况
2.走访物业、邻居核查房屋历史
3.书面约定"质量瑕疵担保条款"
·陷阱三:阴阳合同藏隐患
典型表现:签订不同价格的网签合同与真实合同
案例:陈某与黄某签订200万元真实合同后,为少缴税费另行签订150万元网签合同。税务机关发现后追缴税款差额及滞纳金共计12.8万元。虚假意思表示合同视为无效,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因违反《税收征收管理法》构成偷税,也被认定无效。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
第一百四十六条:“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。”;
第一百五十四条:"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,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";
第一百五十三条:"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"。
避坑指南:
1.拒绝签订价款不一致的合同
2.所有合同版本通过资金监管账户支付
3.留存完整的转账凭证
·陷阱四:户口迁移成难题
典型表现:原业主拒不迁出户口影响学区资格
案例:赵某购买学区房后,原业主孙某逾期2年未迁出户口,导致赵某子女无法报名重点小学。户口迁移虽属于行政机关管理范畴,但违约条款具有民事约束力,当事人可通过民事诉讼维权。法院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五百七十七条,判决孙某按合同约定每日支付500元违约金。
法律依据: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》第六条:"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";《民法典》第五百零九条:"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,根据合同的性质、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、协助、保密等义务"。
避坑指南:
1.交易前到辖区派出所核查户口登记
2.合同约定"逾期迁户违约金条款"
3.预留10%-20%尾款作履约担保
·陷阱五:费用交割起纠纷
典型表现:物业费拖欠、装修保证金未退还
案例:钱某收房后发现原业主拖欠3年物业费共计1.6万元,物业公司依据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第四十条要求新业主清偿,钱某因未签订《费用交割确认书》被迫先行垫付。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
第五百零九条:"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";
第五百七十七条:"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,应当承担继续履行、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"。
避坑指南:
1.交割前结清物业/水电/燃气费用
2.留存3个月以上缴费凭证
3.签订《费用交割确认书》
·专业建议:
建议购房者在以下环节委托律师介入:
1.产权调查阶段(核查房屋权利限制)
2.合同审查阶段(补充特别条款)
3.资金监管阶段(设置履约担保)
4.纠纷调解阶段(发送律师函/诉讼代理)
关注“法间烟火”VX公众号,查看更多内容!